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业界动态 > 碳中和动态 > 正文

远景2022碳中和行动报告:未来10年全球100个零碳产业园,每年10亿吨碳减排

媒体: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2/4/24 8:17:22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远景科技集团发布《2022碳中和行动报告》,从减排路径、零碳产品、零碳产业园、全球零碳技术伙伴等层面晒出了过去一年的碳中和成绩单。

在积极践行“2022 年运营碳中和,2028年全价值链碳中和”承诺的同时,远景依据《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企业净零标准》,成为中国首个制定长期净零减排目标的企业,进一步明确了净零排放的行动路径。

报告详细披露了远景2021年的碳排放与碳减排情况:集团全年运营温室气体排放(即“范围一”和“范围二”)为79,639吨二氧化碳当量。智能风机、动力电池和智能物联网等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远景通过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绿电交易和绿证采购等手段全年减排约5万吨,占排放总量的39%公司2021年交付的每MW风机的碳排强度同比下降了65%,每GWh电池的碳排强度下降16%。

随着远景在全球范围内新增的风机、电池制造基地相继投产,预计2022年运营碳排放将达到 2020 年的两倍以上,公司将加快落地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绿电交易与绿证采购、碳消除与碳抵消等多种方式减排,以实现2022年运营碳中和的目标。

2021年,远景约94%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运营外的价值链间接排放。对此,远景基于其全球领先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TM和方舟能碳管理平台,从打造零碳产品和赋能上下游企业两个层面着手,加速减排。

本次报告发布了全球首批零碳电池—— 基于全生命周期方法(“LCA法”),集团对远景动力供货奔驰的EAHE2201A型号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从原料开采到生产的碳足迹分析,并通过绿电应用和碳汇采购的方式进行抵消,获得国际权威机构TÜV南德颁发的“碳中和认证(PAS2060)”,这也是TÜV南德在动力电池领域颁发的第一张碳中和证书。此外,远景还针对EN-171/6.5 伽利略超感知风机进行了全生命周期分析,得出风机碳足迹为5.56g CO2-eq/kWh,碳足迹表现远超行业水平。

远景全球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正成为其赋能上下游零碳转型、助力绿色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设施:2022年4月,远景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打造的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内生产的每一件产品在得到100%零碳能源供给的同时,都将获得可追踪溯源、符合各类国际标准和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无惧碳关税壁垒,通行全球。到2025年,产业园将助力鄂尔多斯实现3000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10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1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的目标。

报告显示,远景零碳产业园模式还将在欧洲、澳洲、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复制推广。未来十年,远景将携手合作伙伴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届时每年将为地球减碳10亿吨,相当于一个日本的每年碳排量。

去年地球日,远景发布了“全球零碳技术伙伴”战略。在过去的一年中,远景积极践行这一战略,为包括国家电投集团、英国剑桥大学、德国电信、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安特卫普港、星巴克、立讯精密和丰田通商等全球伙伴提供了包括远景方舟在内的多元化零碳技术解决方案,覆盖发电侧、基础设施、消费侧等多领域,帮助企业与机构加速推进碳中和转型战略。

同时,远景持续携手红杉中国、埃森哲、必维集团、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国家电网公司等众多全球领先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加速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链形成和应用落地,共筑全球零碳创新生态,助力全球绿色发展。(了解报告全文请关注“远景科技集团”官方微信)

转自:天下新闻网

 

阅读 5086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