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应对气候变化 > 碳汇故事 > 正文

自然资源部卢丽华: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媒体:新京报  作者:陶野
专业号:林森
2024/6/5 10:02:26

临近世界环境日,6月3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办的2024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主题活动现场,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指出,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全球生态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在生态保护方面,自然资源部印发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划定“三区三线”,即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3条控制线,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全国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319 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 万平方千米,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30%。

卢丽华表示,我们已经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以上。

d6ca7bcb0a46f21ff5ffc516d874766e0d33ae0e.webp

   图/IC

在生态修复方面,自然资源部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部门协同、区域协同,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部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成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中国山水工程”已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世界十大生态修复旗舰项目。联合国环境署评价,“中国山水工程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

卢丽华介绍了自然资源部2016年以来生态修复方面的成果,已累计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修复面积超过450万亩,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680公里、滨海湿地超过75万亩,全国红树林面积增加了12%,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国家之一。部署开展356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治土地 378万亩,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超过24%,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北疆绿色长城。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制定海洋碳汇行动计划。国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在全球生态治理方面,自然资源部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度参与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等磋商进程。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防治荒漠化三大公约和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海洋十年倡议,推进全球滨海论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亚洲中心等新型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将中国山水工程的理念和做法纳入联合国生态恢复实践标准,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集》《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集》等,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介中国方案、中国经验。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

阅读 253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