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方会议观察员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成员单位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A级基金会
  •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
  • 8610 84239412
  • thjj@thjj.org
首页 > 应对气候变化 > 碳汇故事 > 正文

“植”此青绿 数据背后是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绿色”答卷

媒体:荆楚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4/6/5 10:00:04


央视网消息:6月3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介绍,近年来,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全球生态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围绕生态修复工作,中国目前已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涉及29个省份,均分布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范围内,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修复面积超过450万亩,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680公里、滨海湿地超过75万亩。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而来自国家林草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经过多年保护,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也取得显著成效,大熊猫、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大幅增加,朱鹮、野生攀枝花苏铁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中有升。

据介绍,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全球生态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防治荒漠化三大公约和“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等,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中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在生态修复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期待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实践与案例。

来源: 央视网

责任编辑:肖梦吟

阅读 229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Baidu
map